(作者:白兆山)
创造力即改革创新的本领,它是产生新思想,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源泉。创造力以其主体具备一定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为前提,将主观意识同客观实际相结合,运用侧向思维、形象思维和求异性思维等工具,进行统摄式的思维、想象、联想,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,以用一个概念取代其它若干概念,实现有所发现、发明和创造的过程。
创造力发力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。首先是吸收,包括吸收信息、记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,吸收信息、巩固知识、掌握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、积累实践经验、扩大知识面、运用信息分析问题,是创造力的基础。第二是消化,它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,包括敏锐、独特的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、技巧和方法的能力,是构成创造力的关键。第三是扩张,它是信息利用的质变过程,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,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、发展,创造价值的结果。
创造力是能力的精髓。它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,同时与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、情感、意志特征等有着密切关系。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、变通性、流畅性和独创性,它得益于无向、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发散思维方式。总之,创造力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,也可以说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。
人们的创造力总是通过一定的业务活动来衬托和体现。因此,在实际业务中要注意激发团队和员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培养敏锐的想象力,特别是创造性想象,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,重视思维的流畅性、变通性和独创性,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,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,即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,引发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。
评论